top of page

零排放研究及倡议

零排放的愿景

Mountains Meet Lake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感谢过去数十年中涉足、探讨、质疑零排放概念的千万人。感谢即使处于一无所有的困境中,也展现对于生命的渴望与生存能力的五大洲生态系统。
 
时至今日,零排放研究及倡议已经到了从过去多年中提炼经验、展望未来十年的时刻。关于全球发展这并不是概念发起者的特权,而是所有渴望从事这项事业的人的责任。
 
零排放研究及倡议今天的这一切都始于二十多年前的一系列想法:
  • (1)我们希望用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来满足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一切基本需求;
  • (2)我们希望为我们时代的紧迫问题找到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 (3)最紧要的是将废物转化为营养物和能量供他人使用。
 
「大自然本身不存在浪费;而唯一制造无用之物的,只有人类。」
这一理念成为零排放
研究及倡议组织的启动和指导原则。当然,由这一愿景中产生的研究和倡议也将建立在立足自然的设计原则之上。

 

我们始终有时间去观察大自然,即使身处纳米布沙漠或亚马逊丛林的极端环境,我们也努力去窥探自然的运作规律。
 
我们从不排斥失败,承认某一项目评估的失败能够帮助我们重新思考,厘清思路,愈挫愈勇,更上一层楼。在我们的坚持努力下,关于零浪费和零排放的指导性理念在《自然的五项设计原则》的启发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此,我们相信未来十年的行动与反思将以对自然系统运作原理的更好理解为开端,但具体进展无人能预测。基于对于「学无止境」这一理念的理解与践行,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我们将会提炼出更多原则与更好的理念。
 

关于理论和科学的辩论,
必须辅之以另一场关于经济学的争辩。
过去十年我们有了机会去了解许多人多年来的感受:基于核心业务和现金流分析驱动的经济和管理系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这种系统可能是距今为止我们能够想象到的最好的制度,但在另一面,它无益于解决贫困、保护环境,并只能在极端危机时期才能作出反应。的确,我们已签署100多条国际环境条约,《京都协定书》也开始生效,所有主要跨国公司的环境报告、肩负社会责任的企业流行语开始盛行,但现实状况仍然严峻:被遗留的无数垃圾、废物继续堆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境继续遭到破坏。核心业务、核心竞争力、外包服务、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等,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为更好的系统,就像其他的所有事物一样。我们主张,我们需要一个市场体系,以满足人民的需求,并生产人民真正之需。
 
在二零零四年的零排放研究及倡议世界大会上,我们立足于一系列案例研究基础上编写的十二个经济学和管理学公理是提炼上述新框架的第一次尝试。我们必须扩大对于经济学的观察,使我们能够用我们所持有之物,特别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生态系统,去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要。我们必须测试和改进这些想法,进行永无止境的探索,构造一个领导阶层积极进取、敢于冒险、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经济制度。而这需要很多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思想家的加入,最好是那些以前从未学过经济学的人。
 
关于未来十年的展望是宏大的、势不可挡的,
但却又有其局限性。
 
如果该十年的愿景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努力,只会显得太雄心勃勃,难免沦为空中楼阁。但是,如果有一支团队,一支组织良好,热情合适的团队,那么人们确实可以运用「最少努力法则」:「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位置和合适的人」将共同努力,以实现目标。
 
「十年愿景」就像零排放研究及倡议网络的一项承诺,其中包括研究与对话、教育与行动。我们很高兴得到来自关心我们工作的人的祝福。从一九九四年开始,曾是婴童的零排放研究及倡议网络将迈向成熟,并持续采取实际行动,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Image by Dan Dimmock

三项研究议程

未来十年,零排放研究及倡议希望扩大现有对话,加强理解在大自然物种之间相互作用的生物圈。在地壳表面繁衍生息的物种,的确可以激励我们去设计某种能够满足每个人需求的生产和消费系统。当然,人们应该在追求发人深省的理念的同时,寻找更有效的实施手段。
Image by Robo Wunderkind

​教育计划

如果我们只教导我们的孩子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那么他们最多也只能做到我们的程度,无法突破。教育计划将是零排放研究及倡议未来十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将会涵盖所有年龄段,同时又会为启发最年轻与最专业的人们作出努力。
Image by Niyas Khan

从构思到实施

从教育中分离思想是不可能的,从行动中分离思想也是不可能的。
正如零排放研究及倡议提出的《五种智能》概念所解释的那样,如果我们不能采取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实施,那么所有的学术知识、艺术、情感智能和生态素养又有什么用呢?
bottom of page